新闻
2022-07-26

人员定位系统,智慧煤矿安全管理应用

微信扫一扫分享

去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开展非煤矿山明察暗访和督导检查工作,抽查了241个矿山,查处企业隐患1596条,其中重大隐患352条,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式严峻。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通过曝光典型案例、下发问题整改建议函等方式推动非煤矿山健康指数逐步提升。

 

 

 

本文将从曝光的典型现象出发,从人员定位系统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案。

 

 

 

现象一:检查中发现,某些矿厂的企业管理人员对现场安全生产情况不了解,导致安全管理陷入低水平循环困境。

 

 

 

解决方案:在矿厂布设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人员就可以在系统后台查看矿场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分布、工作轨迹等数据,掌握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并通过人员定位技术严格控制危险作业区域的作业人数,一旦发生超员情况时,定位系统立刻告警,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当工作人员遇到危险情况时,例如:晕倒后长时间静止,系统实时察觉异常,报警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基于人员定位的多项管控措施帮助管理人员强化现场感知,及时介入管理,提升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现象二:检查中发现,有些矿厂外包施工队伍用工普遍在当地现用现招,聘用不具备专业技能的工人,未经培训或者不具备资格就上岗作业,导致违规问题频发。

 

 

 

 

解决方案:将外包人员纳入矿场的人员定位系统,并于系统内建立严格的承包商智能管理体系。矿厂管理方在系统中完成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协议签订、审核评估等流程。只有符合资质的外包施工队伍才能被允许入矿工作。通过严格控制外包施工团队准入条件,规范外包施工团队录用流程,从制度上提升录用的外包施工团队素质,减少外包团队的违规操作概率。

 

 

 

 

现象三:检查中发现,有些矿厂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安全生产知识突击考试的结果不理想。曝光案例中有个矿场,8个人参加考试,仅有1人“踩线”及格。

 

 

 

 

解决方案:在人员定位系统中导入矿厂安全生产培训课件,将工作人员的学习、考试、培训进行系统性安排,使其充分了解和掌握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并将工作人员的学习成果纳入工作考核,敦促其按计划完善其基础知识储备。通过系统性教育方案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技能和风险意识。

 

 

 

 

随着国家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以及人员定位、无线通信、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非煤矿山企业开始用信息化手段促使其管理水平迈向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其安全生产的严峻现状。相信随着非煤矿山智慧化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化,非煤矿山企业定会实现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