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1-11-04

GPS定位系统,室内定位复杂场景可以实现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

GPS定位的局限性

 


真正的室内GPS将必须为用户提供无缝的体验,而用户则几乎不需要甚至不需要任何努力,也不需要他们在尝试导航之前已经进入过该场所。任何无法提供这种体验的解决方案都注定会变得毫无价值。

 


人或物体的定位通常是指在空间参照系中确定的位置。室外通常是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来实现的,在没有GNSS的环境中,尤其是建筑物内部(室内)的人员自动定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室内,卫星信号被建筑构件(如墙壁或天花板)衰减、屏蔽或反射。对于选定的应用,基于不同的技术(如WiFi、RFID或UWB),可以实现室内自动定位。

 


在现代化的机场候机楼、医院大楼、办公楼、运动场、大学校园和零售商店中,方便易用的室内导航应用程序的市场日益扩大。根据 MarketWatch (道琼斯旗下的新闻网站)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22年,这一需求可望以 30% 的速度增长。

 

 

 

室内导航的难题

 


实际上,不仅仅是地下隧道,在众多的室内空间如城市轨道交通、商场等都存在着因为卫星信号漂移、地图POI数据更新不及时等多种情况而出现室内导航无信号或是定位极其不准的情况。

 


尤其是随着卫星导航的应用广泛深入发展,其固有的脆弱性漏洞,会成为室内导航等应用服务中的挥之不去的壁垒。

 


一方面,包括北斗在内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其中圆轨道体制,(轨道高度达到20000公里左右),导致与生俱来的脆弱性,由于轨道高度较高,卫星信号到达地面时已经比较微弱,信号所处环境是个大事体,是个世界性难题。

 


另一方面,环境段里的地形地貌、山丘植被、房屋建筑、城市峡谷,各种各样的覆盖遮挡,特别是在室内、隧道、高架桥下、所有被遮蔽的环境中,都可以影响或干扰卫星信号,甚至出现卫星信号无法进入到达的情况。

 

 

室内环境的复杂性

 


室内空间环境复杂,参与定位的设备更多,人们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远高于室外,尤其是部分涉及到高速移动设备定位的行业,对精度的要求以及定位时延要求较为苛刻。此外,室内导航的应用场景碎片化,大大提高了更新维护室内地图的成本。

 


室内定位是未来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有效的室内定位新技术是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然而,受室内复杂环境以及空间布局、拓扑易变等影响,实现准确、可靠、实时的室内定位,满足各类定位需求仍有很大的挑战性。

 

 

寻息室内外一体化定位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室内定位技术+广域蜂窝网回传技术,实现无死角全覆盖广域定位,高精度、高融合、高安全的新一代时空定位系统。

 


钛斗™星地融合定位系统,将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室内定位技术有机融合,选用多传感器信息交融技能,通过对多定位信号的融合处理,完成室内外定位导航一体化模组规划和体系规划,从上层使用到底层模组两个层面真正完成室内外定位导航的无缝结合。通过运营商的广域蜂窝(4G/5G)进行数据回传,免去额外基站部署工作。有效解决百万平场景/广域场景定位系统部署“价格高、设备多、定位不准、室内外难切换”等问题。

 

 

0 延时:室内外无缝切换,“北斗定位技术+室内定位技术”,自适应的室内外定位模式转换。

 


费用低:减少室外信标及基站部署,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费用仅占同行60%。

 


定位精准:突破行业镂空结构定位弱难题,基于多传感的测高算法及边缘云协同的冗余有效性检验模型算法,场景判定更精准,系统感知更灵敏。

 


填补空白:百万平场景/广域场景优先选择,有效解决大厂部署定位系统“价格高、设备多、定位不准、室内外难切换”等难题。